- • 2026fall英本申请“卷”...
- • 「快讯」2025年华创会·国际...
- • 2026QS亚洲大学排名重磅发...
- • 不想内卷还想读名校?马来西亚本...
- • 美国高校文科硕博停招引关注:文...
- 手机:
- 18207188101
- 电话:
- 027-87316617
- 邮箱:
- 1349690850@qq.com
- 地址:
-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B座14楼
留学目的地举棋不定?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新鲜出炉的《2025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》值得一看。报告首创“留学国别环境指数”,采集28个热门留学国一手数据,从“求学质量与就业”“生活安全与成本”“互信与合作”三大维度、25项细分指标进行立体体检。结果英国蝉联冠军,加拿大稳居第三,而新加坡一路逆袭、跃居第二,被多家媒体评为本年度“最大黑马”;传统霸主美国则首次跌出前三,位列第四。想快速锁定高含金量且性价比突出的选项,这份全景排行榜就是现成的坐标系。




解析蓝皮书
留学目的地综合评分 TOP10
英国(8.9分)2. 新加坡(8.7分)3. 加拿大(8.5分)4. 美国(7.8分)5. 德国6. 瑞士7. 澳大利亚8. 丹麦9. 荷兰10. 日本

·英国稳居第一,学术声誉与签证政策仍是核心优势

英国继续以深厚的高等教育积淀领跑榜单,牛津、剑桥等百年名校持续吸引众多致力于深度学术研究的学子。
数据显示,2022/23学年中国在英留学生人数同比增长4.4%,总人数突破15.8万。其在科研创新能力、学术声誉、国际生比例、签证政策以及回国认可度方面表现突出,尤其毕业生工作签证(PSW)政策显著提升了留学吸引力。
· 加拿大表现稳健,友好政策与安全环境受认可

加拿大在此次评估中排名第三,其在学术声誉、国际生比例、签证政策、法律保护机制、女性安全及学历认证等方面的优势显著。
完善的法治与社会安全保障,尤其对留学生权益的重视,成为吸引中国学生的重要因素。
· 美国排名下滑,就业虽强但多项指标承压

美国跌出前三,主要受到地缘政治关系、STEM领域限制和安全问题等多方面影响。
2022/23学年,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较2019年下降约9%,本科生降幅较为明显。不过,美国在“质量与就业”维度仍排名第一,显示其就业竞争力和高等教育质量依旧获得高度认可。

新加坡成最大黑马
此次新加坡以8.7分跃居第二,更值得关注的是,在"安全与成本"这一关键维度上,新加坡拿下全球第一,而传统留学大国英美反而排名垫底。这一结果让不少留学家庭直呼意外,凭什么成为留学新贵?
· 安全指数全球领先,打造"无忧留学"环境

新加坡在安全方面的表现堪称完美。根据2025年全球和平指数,新加坡位列全球第六,成为亚太地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。其严谨的法律体系、高效的警务运作和全方位的监控网络,为留学生营造了真正让人安心的学习环境。在这里,暴力犯罪几乎绝迹,就连小偷小摸都难得一见。有留学生调侃:"在新加坡,你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忘记带伞遇到下雨。"
·教育质量亚洲顶尖,名校聚集实力不俗

新加坡虽小,却拥有两所世界顶级名校: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2025QS世界排名第8,亚洲第一;南洋理工大学(NTU)排名全球第15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新加坡3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十,56%的学科排名仍在上升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本地优秀学生选择留在新加坡就读大学,这一比例从十年前的12%上升到如今的30%,充分体现了其对本土教育质量的认可。
·学费性价比超高,中产家庭的最佳选择

相比英美动辄每年50-70万人民币的学费,新加坡的留学成本显得亲民许多。主流专业本科年学费约12-25万人民币,且政府提供丰富的助学金和奖学金,最多可覆盖50%学费。获得资助的学生只需毕业后在新加坡工作三年,无需偿还学费补贴。这种"先读书后付费"的模式,大大减轻了留学家庭的经济压力。
· 就业移民政策友好,毕业留新机会多多
新加坡留学最大的隐藏福利是其优越的就业和移民政策。数据显示,新加坡公立大学毕业生6个月内就业率高达86.5%,热门行业起薪约2.5万人民币/月。政府鼓励优秀留学生转为工作签证并申请永久居民,这一政策比英美等国友好得多。许多学生将新加坡作为通往全球的跳板,既能留在亚洲发展,也能轻松转向欧美市场。

· 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,培养AI时代人才
从2025年起,新加坡所有中小学生都将学习人工智能课程,每年5-10小时,系统培养AI思维和应用能力。这种"双语+科技"的教育模式,既保持了东方教育优势,又融入了西方创新理念,培养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
基于就业趋势的专业选择
·专业选择紧扣产业需求,STEM持续升温
蓝皮书指出,当前中国学生的留学专业选择与国内新兴产业发展高度关联。

人工智能、绿色能源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成为热门,超过60%的归国留学生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。2022/23学年,中国在美留学生中STEM专业占比已达62.5%,较2015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。

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这一趋势:各国如新加坡推出“技能创前程”等计划强化产学研结合,德国则以宽松工签和低学费吸引工程类人才。
与此同时,随着国内产业升级,国际化人才回国发展比例持续上升。以北京为例,约60%的海归人员投身人工智能、医药健康等新兴领域,80%的创业者集中在“新质生产力”相关行业。
· 就业导向明显,多国高校强化职业服务
就业已成为留学生选择目的地和专业的重要考量。为提升就业竞争力,多国高校从招生阶段即提供职业规划服务,并积极与中国企业合作搭建校招通道。例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,实现中国留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2%。

疫情翻篇,中国学子的留学热度开始“回血”:人数慢慢爬升,离巅峰还有点距离,但已走出谷底。更明显的变化是“口味”多元——英美依旧热搜,却不再一家独大;日本、新加坡离家近,欧洲小众国学费香,连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新校区也靠高性价比出圈。下一站去哪儿?答案不再只有一个,世界地图正被重新点亮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