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27-87316617
留学热点 news
留学热点 news
手机:
18207188101
电话:
027-87316617
邮箱:
1349690850@qq.com
地址:
湖北省武汉市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B座14楼
留学风向标
2026QS亚洲大学排名重磅发布:中国高校霸榜前十,新马日三国表现各有亮点
添加时间:2025-11-06

导读】QS揭晓2026亚洲大学排名,覆盖1529校。中国内地395校上榜居首,香港5校进前十;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日本各展优势,共塑亚洲高教多元格局。


图片

2025年11月,全球权威高教分析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(QS)揭晓2026QS亚洲大学排名。本届榜单覆盖亚洲25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29所院校,558所为首次上榜,规模创新高。

整体格局中,中国表现亮眼:内地395所院校上榜居亚洲首位,较去年新增261所,新增数近印度(新增137所)两倍;香港有5所高校跻身亚洲前十,成区域高教质量标杆。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日本则凭借差异化优势,共同构建亚洲高教多元竞争格局。


01
核心指标:11维拆解高校竞争力


2026QS亚洲大学排名通过11项指标综合评估,权重分布兼顾学术、就业与国际化:

  • 学术声誉(30%)、雇主声誉(20%):核心主观指标,反映高校行业认可度
  • 师生比例(10%)、博士师资占比(5%):衡量教学资源与师资资质
  • 国际研究网络(10%)、论文篇均引用率(10%)、教员人均论文数(5%):聚焦科研实力与国际合作
  • 国际师资/学生占比(各2.5%)、入境/出境交换生比例(各2.5%):评估国际化开放程度

这一指标体系下,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日本高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优势领域——新加坡领跑国际化,马来西亚在师资多元性突出,日本则保有科研底蕴。


02
亚洲TOP20排名:新马跻身前列,中国大陆主导第一梯队


亚洲前十高校均来自中国(内地及香港)与新加坡,马来西亚顶尖高校则跻身前15,形成“中新建引领、马来西亚崛起”的头部格局。


亚洲高校TOP20

图片


从头部竞争来看,新加坡两所顶尖高校表现尤为突出: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与南洋理工大学(NTU)并列第3,两校在“国际学生占比”(均达99.9分)、“国际师资占比”(均为100分)、“入境交换生比例”(均为99.8分)等国际化指标上近乎满分,是亚洲高校国际化的“标杆”;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虽较去年下降3位至第15名,但仍是东南亚排名最高的高校,其“学术声誉”指标得分达94.7分,稳居区域龙头;日本顶尖高校东京大学位列第26名,虽较去年下降5位,但“论文篇均引用率”仍保持89分以上,科研影响力不减。


03
中国内地高校:395所上榜,25所跻身TOP100


中国内地高校延续“量质齐升”态势,395所上榜院校数量居亚洲第一,25所进入TOP100,其中6所位列前20。北京(40所)、上海(22所)、西安(18所)、南京(17所)成为内地高校集中地,形成“核心城市引领”格局。


中国内地高校TOP100

图片


进步院校中,上海财经大学跃升103位至第283名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进TOP100,体现内地高教“多元化发展”趋势;但需注意,内地高校“入境交换生比例”平均仅7.6分,国际化吸引力仍需提升。


04
中国香港:11所上榜,81.8%排名上升


中国香港11所高校上榜,5所跻身亚洲前十、6所进入TOP100,排名上升比例高达81.8%,为亚洲各地区最高,其在学术声誉、雇主认可度与国际化平衡上表现突出。


中国香港高校排名

图片


香港大学从2025年亚洲第2跃升至第1,成为本届榜单亚洲“榜首”;香港理工大学进步最为显著,从第17升至第10,首次跻身亚洲前十,其“就业能力”指标得分进入亚洲前8;香港教育大学则跃升60位至第152名,凭借师范教育领域的深耕成为香港进步最快高校,整体彰显香港高等教育的强劲活力与差异化优势。


05
新加坡高校:头部垄断,国际化指标亚洲第一


新加坡4所高校上榜,虽数量不多,但质量顶尖,尤其在国际化维度形成“碾压式优势”,是亚洲高等教育“精英化”的代表。


新加坡高校排名

图片


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不仅稳居亚洲前三,还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前10(摘要5),两校凭借“全英文授课”“全球校企合作网络”“高额科研经费”,常年吸引全球TOP10%的学生与学者;新加坡管理大学虽排名靠后,但在商科领域表现突出,今年上升18位,其“就业能力”指标得分进入亚洲前50,成为东南亚商科留学热门选择。

QS数据显示,新加坡高校“国际研究网络”平均得分99.5分,远超亚洲平均水平(58.2分),体现其科研合作的全球开放性;此外,新加坡政府通过“全球学校网计划”,推动本地高校与MIT、斯坦福等顶尖院校联合办学,进一步巩固其亚洲高教“制高点”地位。


06
大马高校:东南亚黑马,10所进TOP100,国际师资优势显著


马来西亚是本届榜单“最大惊喜”,10所高校进入亚洲TOP100、8所进前50,成为东南亚高教发展最快的经济体,其“国际师资多元化”优势尤为突出。


马来西亚高校排名

图片


马来西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高性价比国际化”:23所高校进入“国际教师比例”指标百强(摘要4),远超其他东南亚国家;泰莱大学、思特雅大学等私立高校通过“双联课程”(与英美澳高校联合授位)吸引国际学生,今年泰莱大学“国际学生占比”达28%,较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。此外,马来西亚政府推出“东南亚高等教育枢纽计划”,投入12亿令吉升级科研设施,推动马来亚大学、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高校冲击世界前100,本届马来亚大学虽小幅下滑,但仍是东南亚唯一稳定在亚洲前15的高校。


07
日本高校:传统名校承压,科研底蕴仍在,国际化转型中


日本147所高校上榜,数量居亚洲第三,但传统顶尖名校普遍小幅下滑,不过凭借深厚科研底蕴,仍有8所进入亚洲前50、12所进TOP100,同时新兴院校正通过特色发展寻求突破。


日本高校TOP100

图片


日本高校的“矛盾点”显著:一方面,东京大学、京都大学等名校“学术声誉”仍保持满分,“论文篇均引用率”稳居亚洲前30,体现其百年科研积累;另一方面,受“少子化”“国际化程度低”影响,多数高校排名下滑——东京大学从第21降至26,早稻田大学从第51降至59。为应对挑战,日本推出“国际学生双向流动计划”(摘要4),目标未来接收40万名国际学生,目前已在东京大学、大阪大学等高校开设50余个全英文授课项目,横滨国立大学(上升13位至241名)、新泻大学(上升7位)等院校通过优化“产学研合作”实现排名突破,成为日本高教转型的“先锋”。

此外,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,日本有4所高校进入全球前100(摘要3):东京大学(36)、京都大学(57)、东京工业大学(85)、大阪大学(91),其全球科研影响力仍不可忽视。


08
QS高管解读:亚洲高校呈现“多元竞争”格局


QS高级副总裁Ben Sowter指出,2026年榜单反映亚洲高教三大趋势:

  1. 中国“规模+质量”双引领

    内地高校前50数量亚洲第一,科研与就业认可度突出,但国际化需加强;
  2. 新加坡“精英化”不可撼动

    两所顶尖高校垄断国际化指标榜首,是全球高教“小而精”的典范;
  3. 马来西亚“黑马崛起”

    凭借国际师资与高性价比,成为东南亚高教新枢纽;
  4. 日本“转型阵痛”

    传统名校承压,但科研底蕴仍在,国际化改革将决定未来排名走向。


09
亚洲高教:多元竞争与求学选择指南


2026QS亚洲大学排名勾勒出亚洲高教“多点开花”的格局:中国以“规模优势”领跑,新加坡靠“精英化”稳居头部,马来西亚凭“高性价比国际化”成为黑马,日本则在“科研底蕴”与“转型挑战”中寻求平衡。

对学生而言,选择需结合自身需求:追求顶尖科研与国际化,新加坡国立、南洋理工是首选;注重性价比与多元文化,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、泰莱大学可重点考虑;偏爱科研深度与学术传统,日本东京大学、京都大学仍是优质选择。未来,随着亚洲各国持续投入高教改革,区域内教育合作与竞争将更激烈,最终为全球学子提供更多元的求学选择。


完整排名大家可以登陆QS官网进行查看

https://www.qschina.cn/university-rankings/asia-university-rankings/2026